紀錄者 : 張海翎
焚香燒化金紙,一直是華人宗教祭祀儀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自古以來「火」對人類來說具有「生、滅」的意義,是信仰者與神靈之間的連結,每個儀式都代表著對天地萬物的重視與虔敬。
在台灣祭祀焚燒用的祭祀用紙(俗稱金銀紙或紙錢)可以說是時間最長、使用範圍最廣的宗教版畫應用範例,因應台灣人民信仰的需求,根據不同祭祀對象或是活動需求印製不同樣式的祭祀用紙,透過以火「焚燒」的儀式達到「祈願」的目的,而製造的技術與焚燒祭祀的行為則是自明清時期由漢人引入。
苗栗縣竹南鎮曾經是全台灣金銀紙加工的高密度地區,自日治時期起便有製造加工行業的紀錄,到光復後工廠超過百家甚至高峰時期有三百餘家從事金銀紙加工業,因此竹南中港地區曾經有遍地鋪曬金銀紙的街景以及「金色中港」的美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