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錄者 : 周錦亭
金紙因為產業外移、環保議題等,逐漸走入夕陽產業。
而近幾年來,有許多攝影團隊受到金色中港的吸引,來到竹南捕捉陽光撒下滿地金黃的照片,聽說有不少攝影師因為這些照片得獎了。因此,陸續有媒體來採訪鄰居阿伯,試圖為這黃昏產業留下一點紀錄。
每每有媒體來採訪,阿伯總是滔滔不絕的講述過去金紙產業的盛況,或是日治時期人們偷偷的生產金紙的故事。日治時期推動皇民化運動,一度打壓民間信仰,所以禁止金銀紙製造,但還是禁止不了,當時金紙只能偷偷製作,若被日本警方發現,就要入獄29天,因為早期分割紙張,需用木槌重敲刀片發出巨大聲響引人注意,於是加工廠在槌子上加一圈輪胎皮降低音量。而大家樂興起時,更讓金紙行業達到高峰。

金紙阿伯也分享了金紙的民間傳說。祭拜神明,七月半的好兄弟,以及祭祖時用的金紙都不盡相同。神明是用專屬的壽金,刈金。壽金上有三個人,有周朝的周文王(代表多子),跟唐朝的唐太宗(代表明君),南極仙翁(代表長壽)。壽金是祈求神明保佑人生福祿壽,且能夠滿足。而刈金,是燒給神明但不求回報,像是土地公。清明掃墓,用福金, 而銀紙是則燒給好兄弟。
陳家古厝的第一代主人也是製作金紙起家的,跟隔壁金紙阿伯是同一宗族的,中港城的歷史也跟著金紙產業的興衰載浮載沉。
